五月的上海,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微热与食品行业的蓬勃活力。作为公司采购部的新锐力量,我(小Emma)带着“联络经销商、挖掘新商品”的任务,踏入了2025年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(上海)的现场。这场被誉为“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”的盛会,汇聚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5,000多家展商与18万名专业观众,覆盖从进口食品到预制菜、从新茶饮到加工包装的完整产业链137。
初探展馆:全球食品的“万花筒”
踏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20万平方米的展区,我被琳琅满目的展品包围。展会按14大主题分区,包括进口食品、大健康食品、预制菜、高端饮品及新茶饮等,其中“国际披萨专区”首次登陆亚洲,成为亮点之一710。展台上,雀巢的植物基新品、光明的低温乳制品、三只松鼠的国潮零食吸引了大批采购商驻足。而来自波兰的番茄酱、黎巴嫩的抹茶粉、泰国的预制冬阴功汤,则让我感受到全球化供应链的深度链接146。
深度对接:与全球买家的“碰撞”
此次参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拓展经销商网络。展会上,国际零售巨头如沃尔玛、Costco,本土电商平台天猫、京东,以及新兴零售品牌“嗨特购”的采购团队均设立了对接专区14。我重点拜访了东南亚连锁超市FairPrice Group的展位,对方对国内预制菜和区域名优食品表现出浓厚兴趣,双方初步约定了后续样品寄送计划。
此外,展会的Match me商贸对接服务为供需双方提供了高效平台。通过线上预约,我与日本一家专注健康食品的贸易商进行了深度洽谈,对方对公司的定制化代工服务表达了合作意向79。
创新风向:从“舌尖”到“科技”
展会的活动板块同样精彩纷呈。在SIAL创新大赛中,一款主打“零添加”的儿童零食凭借天然食材和趣味包装斩获金奖,成为我重点关注的对象36。而SIAL美食厨房的现场烹饪秀,则让我亲身体验了西班牙火腿与云南松茸的跨界搭配,灵感迸发的同时,也记录了多家潜在供应商的信息。
值得一提的是,加工包装专区展示了智能冷链物流设备和环保可降解包装方案,这些技术不仅契合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,也为未来产品升级提供了新思路610。
收获与思考:连接世界的“味觉桥梁”
三天行程结束,我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200余家潜在合作方,其中包括30家海外展商。展会的国际化与专业性,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食品行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。例如,俄罗斯采购商对糯玉米淀粉的迫切需求,与国内东北产区的优质资源形成天然互补410。
后记:不止于展会
离开展馆前,我扫描了组委会的“360°商贸对接”二维码,非展期的线上服务将持续提供商机追踪28。回程路上,手机里不断弹出的邮件提醒——法国一家有机葡萄酒庄发来了合作邀约。这场展会,不仅是味蕾的盛宴,更是贸易机遇的起点。
小Emma的Tips:
提前预登记可免费获取门票,避开现场排队5。
锁定目标展区:若重点寻找进口商品,可直奔W馆国际展团;若关注创新趋势,E馆的赛事活动区不容错过。
善用Match me服务:线上预约能大幅提升对接效率79。
这场西雅展,让我明白:食品行业的未来,既在“舌尖”,更在“连接”。